徐慧茵 醫師

痛經及經期保養

上國一的薇薇已行經二年,近來經行時,常痛得臉色蒼白,手足冰冷,甚至嘔吐,無法上學,而且越來越嚴重,每次月經來總要請假一、二天,很令媽媽頭痛。

找出原因並對症治療

  痛經是部分少女的夢魘,最常發生在初潮後二~三年內,大多導因於子宮發育不良、子宮過度前屈或後傾、子宮頸狹窄及膜樣月經。痛經也可能只是一種現象,係由疾病如骨盆腔炎,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所引發。一般來說,凡是在行經期或經前、經後,出現小腹疼痛、痛引腰● (後腰部),甚至因劇痛而昏倒、嘔吐,皆被視為「痛經」。

導致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如下:

氣滯血瘀 
  經常壓抑個性或經行前情緒大受打擊,導致鬱怒、肝氣難疏、氣滯,則血行不暢(氣推血行、氣為血之帥),經血瘀阻胞宮而作痛。

寒凝胞中 
  多因經前一、二天或正值行經時貪食冰冷,冒雨受寒,涉水游泳或生活於濕地,使小腹受寒,血為寒凝而瘀阻作痛。現在一般家庭普遍都有冰箱、冰淇淋、冰品唾手可得,我認為這是年輕人常見經痛的罪魁禍首之一。

濕熱下注 
  體胖、腸胃不佳者常易體濕,白帶也較多;自己能感受到的如火氣大、口臭、便秘、尿赤、苔厚;下體生熱,白帶增加,濕熱蘊結,阻滯氣血也易致經行不暢。

氣血虛弱 
  多因先天不足,加上後天失調所致。而後天失調則係脾胃素弱、吸收不良,或大病、久病後氣血俱虛,無血可下,胞脈失養,以致虛滯作痛。

肝腎虧損 
  多因先天體弱,肝腎(內分泌、生殖系統)本虛,或因房事過多,生產過甚而傷精耗血;經行之後,血海更虛,不能滋養胞宮所致,所以多在經後感覺小腹幽幽成痛;這種痛與經後腹部脹痛、雙腿痠痛略有區別。

經期個人衛生與運動須知

行經期的保養之道,最要緊的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避免感染,特別是外陰部的清潔。

  溫水淋浴外陰部,一天二次。因為子宮內膜剝落、排出之後,子宮內等於出現了一個大傷口,很容易受到感染;而感染途徑最常見的就是與外界接觸的外陰部。上上之策是早晚各清洗(外陰)一次,而且盡量用淋浴、沖洗,而不要盆浴、泡溫泉或游泳,以防細菌從陰道上行感染。

  經期不宜洗頭,特別是第一、二天。因洗頭易使血往上行,導致子宮內的血量驟減而排經不暢。兩腳亦盡量避免沖冷水、浸泡冰冷溪水,因為可能引起骨盆腔的血管收縮,使月經突然變少或停止。

腹部保暖也很重要。尤其夏天吹冷氣睡覺時,肚子一定要蓋棉被。

勤換衛生護墊。縱然量少,每日也不可少於五片。
  至於勞動與運動量可與平時相同,但不宜有過大的體力負荷,尤其是會增加骨盆腔充血量的運動,如蹲馬步、賽跑最好暫停,其他適量運動仍然很有必要。建議平時的生活工作量還是可以維持。

情緒控制與飲食原則

  有些女性從月經來之前數日一直到整個行經期,因為受到內分泌的影響,加上行經時的身體不適,情緒容易變得暴躁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。但如果外在刺激過重、情緒波動太大、自己無法以理智控制,以致影響到月經的量和週期,甚至導致肝氣鬱結、乳房脹痛、月經驟止,就需要請醫師處方用藥。如果經期中只是嗜睡、倦怠、腰痠、乳房略有膨脹感,就不必太緊張,只要多休息、做一點自己有興趣的事就可以轉移注意力了。

  在月經來潮期間,最重要的還是注意飲食,尤其要多喝開水以補充流失的水份,此外蔬菜、水果也須多吃,但盡量避食冷飲與熱性刺激物。我記得有一次在日本不慎感冒咳嗽,逼不得已而服用含肉桂的咳嗽糖錠,不料第二天即出現異常反應,才剛結束的月經竟然又來潮一次,可見過熱、過寒的飲食的確對子宮有不良影響。

●以下可彈性刊登●

推薦幾項補血益氣藥膳

  行經期的保養秘訣,以充足睡眠和攝取優質蛋白質最重要,不但可改善體能,還能防治感冒、頭痛、口瘡或腹瀉。如果不知道如何補養較佳,那麼不妨試試以下的藥膳。

(一)歸耆雞

1.材料:小母雞一隻(一斤半左右)、炙黃耆一兩、當歸五錢、黨參五錢、大棗十枚、生薑三片。

2.做法:母雞洗淨置於大砂鍋,加入藥材及蔥段,加清水至淹沒雞肉為度,煮開後以小火墩約三小時,至骨脫肉爛即可。

3.服法:從行經前即開始服食,約吃三~七天。

4.功效:補血益氣。

(二)清炒蘆筍肉片

1.材料:鮮蘆筍半斤、肉片三兩、鮮干貝五粒、薑二片、調味料適量。

2.做法:

鮮蘆筍切段、肉與鮮干貝切片。

薑爆香後,加入其他材料清炒,熟後放進調味料即可。

3.服法:月經常會提前,經來易煩躁者,平時可以時常炒來吃。

(三)四物或八珍雞

1.材料:小母雞一隻、四物(當歸、熟地、芍藥、川芎)或八珍(四物、黨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)

2.做法:中藥與小母雞加水一起燉,肉熟爛即可起鍋。

3.服法:經期結束後服用一~二次(以一隻小母雞吃完為一次)。

4.功效:可以補充經期流失的血氣,尤其虛證者最適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