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化不良如何保健
一、腹瀉的的臨床表現
排便習慣發生改變,每天的排便次數增多,並且大便不成形,即為腹瀉。慢性腹瀉則是指腹瀉不但持續2~3個月以上,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每天大便2~3次,大便稀爛不成形,常有黏液或伴有慢性輕度腹痛等症狀。
腹瀉的中醫辨證論治
腹瀉證狀6種類 中醫辨證論治 外感風寒 腹痛腸鳴,下利清稀,厭食,有些患者還有惡寒發熱、鼻塞頭痛等症狀,也相當於胃腸型感冒。宜化濕和胃。
外感風寒:腹痛腸鳴,下利清稀,厭食,有些患者還有惡寒發熱、鼻塞頭痛等症狀,也相當於胃腸型感冒。宜化濕和胃。
外感濕熱:腹瀉急迫,瀉而不爽,腹痛,肛門灼熱,小便黃。宜清熱利濕。
食滯腸胃:排泄物有臭雞蛋氣味,夾雜不消化食物,腹痛腸鳴,瀉後痛減,不思飲食。西醫學屬於消化不良。宜消食導滯。
腸胃虛弱:大便溏瀉,有不消化食物,進食稍油膩之物即加重腹瀉,面色萎黃。宜健脾益氣。
肝氣乖脾:每因惱怒激動而發作腹痛腹瀉,腹痛即瀉,瀉後痛減。宜疏肝理脾。
脾腎陽虛:在黎明前腹痛腹瀉,瀉後則安,肢冷畏寒,腰膝痠軟。宜溫腎健脾。
慢性腹瀉的藥膳
1.車前山藥粥─組成:山藥30克,車前子12克。
2.粟米山藥糊─組成:粟米100克,山藥100克,白糖適量。
※腹瀉症狀明顯者,宜以中醫辨症論治治療
二、便秘的臨床表現
所謂便秘-只要超過48小時不排便即為便秘,若習慣於2~3天排便一次,且排便通暢,則不能視為便秘,反之,若一日排便數次,但每次只能排出很少糞便,大部分仍滯留在腸內者,仍應視為便秘。
大便先硬後溏,也屬於便秘。
習慣性便秘者的飲食
習慣性便秘者的飲食宜粗不宜精細,,以含多量粗纖維或多渣的大麥、燕麥及山芋粉等通便較好。飲食宜稀軟稍鹹,忌辛熱助火之品。多喝水,晨起喝淡鹽水一杯,一段時間後,能改變大便習慣,使大便通暢。
通便效果較好的水果有:香蕉、梨、甘蔗汁、桃子等,不宜多食柿子、葡萄、柑橘等。果仁類食物含油脂較多,有通便滑腸作用,如核桃仁、甜杏仁、松子仁、葵花子、芝麻、桑椹子等,可經常選食。
蜂蜜能潤燥滑腸,年老體弱便秘者,可用蜂蜜50克,加開水沖服,每日一次,常服至數月或數年使症狀逐漸緩解。
老年人便秘
病因:因陽氣不足,陰寒之氣較甚,寒凝氣結,腸道蠕動減慢,傳送無力,故出現數日一次大便,解而無力,或大便乾結難解的症狀;也有因年紀大津虧血少,腸道失去濡養,腸中乾澀而便者。也有因藥物因素,如服用制胃酸藥、降壓藥、、、等所導致者。
防治方法:1.平日宜參加適當的活動2.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。3.積極治療。4.切勿亂服藥。
保健的藥膳
肉蓯蓉燉羊肉:肉蓯蓉15克,羊肉100克。
2.柏子仁粥:柏子仁15克,松子15克,梗米60克,加水共煮粥,後入蜂蜜20克。
3.火麻仁粥:火麻仁30克,梗米100克。
※便秘症狀明顯者,宜以中醫辨症論治治療
三、腹脹的原因
當胃腸道氣體過多時,患者就會感到腹部不適,表現為噯氣、腹脹、腸鳴,有時還會腹痛。平素大腸會因不同的疾病而引起其蠕動減弱,或某段大腸發生梗阻,氣體就無法正常的排出,並很快就會因為腸內的氣體存積而引起腹脹。而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則是腹部脹氣的最主要原因。
此外乳糖不耐受症,也會因缺乏乳糖脢而不能消化牛奶內所含的乳糖,而造成乳糖發酵,嚴重時也會導致腹脹。
腹脹的飲食宜忌
平素不宜吃:1.含氣食物:如蛋奶類、打起泡沫之奶油、打起泡沫之加糖蛋白、汽水等。2.產氣食物:如蘿蔔、豆類、南瓜、馬鈴薯、紅白薯、芋頭、、、等。並應減少蔗糖量及牛奶等脹氣食品。
在飲食結構上則宜食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中碳水化合物、低纖維素食物。淨瘦肉、魚類可適量多食。肥肉、大葷等油膩性食物不宜進食。蔬菜類含纖維素較多,宜少量不宜多食。
宜少量多餐,烹調方法上,食物宜切細、切碎、煮爛,以柔軟細嫩、易于消化為佳,不宜用爆炒、油煎、火烤或生涮,更不宜吃生冷的食物。
慢性腹脹的藥膳
1.砂仁肚條湯-砂仁末10克、豬肚1000克。
2.草果羊肉湯-草果6克、羊肉500克、豌豆80克、蘿蔔200克。
※ 腹脹明顯時則須以中醫的辨証論治來改善症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