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化性潰瘍的中醫治療及保健
斬草難除根 春風吹又生
在台灣,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,約10%的人患有消化性潰瘍,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。消化性潰瘍在以往一直是難以根治的疾病,反覆發作是它最大的特色,以十二指腸潰瘍為例,癒合的十二指腸潰瘍,一年內的再發率達60%,而二年內潰瘍再發率高達80%~90%,而一再反覆發作更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。冬季與春季有較高發生率,特別在1月份有最高的發生率;男性與女性發生率的比例約在2比1左右,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年輕,易見於20~40歲左右,胃潰瘍的年齡層較年長,見於40~60歲,不過幾乎所有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。年齡大於55歲則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。
何謂消化性潰瘍
所謂的消化性潰瘍,指的是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等處的黏膜,內皮層受到胃液侵蝕,造成深入組織的潰瘍,即是胃腸消化道黏膜受損,受損的情形比破皮、糜爛的程度再深一點,若發生的地點在胃部,稱為胃潰瘍,若發生在小腸前端十二指腸處,則稱為十二指腸潰瘍。僅有少數潰瘍會發生在食道。
一般俗稱的胃酸疾病,只是一個統稱,指的是任何一種因為胃酸分泌不正常所引起的胃腸道疾病。常見的胃酸疾病,為逆流性食道炎(胃食道逆流),起因是胃酸上溢,造成胸悶、心口灼熱,與潰瘍不同。而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因素除胃酸分泌不正常外,也被證實與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相關性。
病因
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很多,如胃酸、胃蛋白脢、藥物、膽汁、抽菸、喝酒及壓力等以及最近幾年來最熱門的首惡—胃幽門螺旋桿菌,近年來陸續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被根除之後,可以使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由80%降到小於5%,幾乎可以說是根治,也不再有所謂的潰瘍併發症,但是,不是所有消化性潰瘍都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,所以在病因分類上,除其它少數特殊原因外,一般可分為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,與抗發炎性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相關及壓力性潰瘍,而以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為最大的因素。所以治療消化性潰瘍必須將幽門螺旋桿菌一併根除,以防止潰瘍再發後的種種併發症,而達到根治消化性潰瘍的目的。
臨床症狀
消化性潰瘍患者常出現的身體症狀:上腹(胸部劍突至肚臍)疼痛(悶痛、脹痛)、心口灼熱感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嘔酸水、腹脹、頭暈、體重減輕、黑色的糞便等等。疼痛嚴重時會牽連至背部與前胸
慢性:患者通常會斷斷續續痛好幾年。
節律性:每天固定時間疼痛,通常空腹時(飯後2~4小時後,即約飯前一小時)或飯後30分鐘到3小時之間。
周期性:每年固定一個時期發作。
胃潰瘍進食後疼痛症狀不會緩解,疼痛在進食以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,胃潰瘍者胃液分泌就比平常人多,加上那時食物未和胃酸充分攪拌所造成,酸性胃液與沒有保護層的胃潰瘍面相接觸,於是引起劇烈的疼痛,時間持續1~2小時逐漸消失,直到下次進食以後,疼痛再次出現。
十二指腸潰瘍進食後疼痛症狀會緩解,一般在進食後2~4小時發生,及在夜間晨間或饑餓情況下也會疼痛。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發生較晚,若在胃中的食物消化排空後,胃液還不斷分泌胃液,刺激十二指腸,當接觸到潰瘍面,於是引起疼痛,此為胃潰瘍與十二指腸之區別。但在治療用藥上兩者無太多差別。
辨證治療
1.肝胃不和
主症:胃脘痞脹,攻撐作痛,牽及兩肋,噯氣頻作,遇情志不遂而加重,吐酸、善太息,大便時不暢,舌邊略紅,苔薄白,脈弦。
治法:疏肝理氣,和胃止痛。
方藥: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2.脾胃濕熱
主症:胃脘痛兼灼熱感、嘈雜,胸脘頂悶,口乾而苦,渴不欲飲,小便黃,大便不暢,舌質紅,苔黃厚膩,脈弦滑或數。
治法:清熱燥濕,理氣和胃。
方藥:三黃瀉心湯加減。
3.脾胃虛弱
主症:胃脘隱痛,綿綿不斷,每於受涼、勞累後疼痛發作,空腹痛甚,得食痛減,口泛清水,納差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。舌淡,苔白滑,脈細弱。
治法:益氣健脾,和胃止痛。
方藥: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
4.胃陰虧虛
主症::胃脘隱痛或灼痛,午後尤甚,或嘈雜心煩,口燥咽乾,納呆食少,大便乾結或乾澀不爽。舌質紅,舌苔剝脫,或乾而少津,脈細數。
治法:養陰益胃,理氣止痛。
方藥:一貫煎合益胃湯加減。
5.瘀阻胃絡
主症:胃脘痛有定處,如針刺或刀割,痛而拒按,食後痛甚,或見吐血黑便。舌質紫暗,或見瘀點,脈澀或沉弦。
治法:活血祛瘀,通絡止痛。
方藥: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。
針灸
取脾俞、胃俞、肝俞、中脘、期門、章門、內關、足三里、上巨虛、下巨虛三陰交、太衝、公孫,視其臨床症狀及證型需要而選取穴位,一次留針20~30分鐘,每週3次,10次為1個療程。
保健藥膳
1.白胡椒煲豬肚湯
材料:白胡椒15g,豬肚1個。適量鹽、糖。
製法:白胡椒略打碎;豬肚去雜,洗淨;放水進量,慢火煲,調味後服食。適應症:適用於虛寒型潰瘍病。
2.懷山蓮子粥
材料:懷山藥100g,蓮子30 g,粳米100g。
製法:將懷山藥、蓮子、粳米分別洗淨,一起加水煮成稀粥,每天1劑,分3次服用,連續服1月。
適應症:適用於脾胃虛弱型潰瘍病。
3.粳米粥
材料:粳米100g,紅棗7枚。
製法:按常法煮粥,熟至極爛,經常食用。
適應症:適用於脾胃虛弱型潰瘍病,可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。
4.田七雞蛋羹
材料:田七末3g,藕汁30CC,鴨蛋1個,白糖少許。
製法:將雞蛋打破,倒入碗中攪拌;用鮮藕汁及田七末,加白糖,與雞蛋攪勻,隔水燉熟服食。
適應症:可治血瘀型胃潰癢、十二指腸潰癢以及出血。
5.銀耳紅棗粥
材料:銀耳20g,紅棗10枚,粳米150g。
製法:將銀耳洗淨泡軟,紅棗、粳米分別洗淨,按常法煮粥。
適應症:適用於脾胃虛弱型潰瘍病患者。
6.四神豬腸湯
材料:豬腸600 g,蓮子、山藥各75g,茯苓、芡實30 g,酒、鹽適量。
製法:先將材料洗淨,取一鍋水裝滿八分,將藥材倒入煮沸後,加入豬腸燉煮約二小時,至豬腸熟爛,起鍋時再加入少許酒、鹽調味。
適應症:四神湯具有健脾益胃效果,本湯適合老人消化力弱,食慾不振者食用,可當作三餐中的配湯食用。
總之,胃十二指腸患者,平日在飲食上一定要少量多餐,要細嚼慢嚥,選用營養豐富的食物,可飲用牛奶等流質飲食,並攝取清淡食物,如:大棗與米煮粥、加蜂蜜食用,可養胃生肌。忌食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,如:太甜、酸澀、醃製、辛辣、生冷、濃茶、菸、酒、汽水、咖啡、柑橘、鳳梨、檸檬、葡萄柚等及不易消化粗硬食物,如:飯糰、糯米等,並保持樂觀的情緒,放鬆精神,作息正常,適宜的運動,平日注重養生,預防勝於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