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青醫訊

足背挫傷中醫治療之臨床驗案

足背挫傷中醫治療之臨床驗案   林立昌醫師

    足背挫傷的發生原因主要受到了異常的外力,例如運動傷害,車禍撞擊,跌倒撞傷、走樓梯踩空、高處墜落等,直接打擊於足背的軟組織(包括皮膚、皮下脂肪、神經、血管、韌帶、肌膜、肌腱、肌肉等),通常沒有皮膚的破損,或只是表皮有輕微的擦傷、外觀上來看有局部血腫、青紫、瘀斑、壓痛明顯、血管 、肌肉、肌腱或韌帶的撕裂,皮膚紅、或腫、或熱、或痛都有可能發生,故導致足背無法正常活動,而行走困難。

一、驗案說明

1、基本資料:110/5/28 病歷號:216XXX,黃先生,34歲

2、主訴:右足背挫傷一天

3、現病史:

    患者在5/27騎機車出車禍後,右足背挫傷血腫,瘀青疼痛,按之則劇痛,右小腿擦傷,患者發生車禍後有先至慈濟醫院照X光,檢查無異常,但因右足背疼痛厲害,無法踩地,必須用拐杖輔助行走。平時鼻過敏常鼻塞,納可,平時偶胃痛,二便平,眠可。

4、舌診:舌胖大淡紅,薄白苔

5、脈診:肺脈、脾脈、心脈:浮虛數,肝脈、腎陽脈、腎陰脈:虛數脈

6、診斷:右足背挫傷

7、病因:車禍外力撞擊導致右足背挫傷

8、病機:

   由外候來看,因受外力撞擊,導致右足背軟組織受傷,並有瘀青與血腫,右足無法踩地與疼痛。另外因患者脈浮虛數,故有風寒餘邪逗留在鼻腔,造成患者平時鼻過敏而有鼻塞的問題。     

   證型:瘀阻脈絡、風邪襲表  

9、治則:疏筋活血、消腫止痛,祛風解表

10、針灸處方:魚際、陽蹊、內關、神門、後谿、丘墟、足臨泣、陷谷、太沖、水泉

11、針方解析:

    針方中,以內關、神門、丘墟、水泉來活血,陽蹊、後谿、足臨泣來疏筋活絡,以上諸穴協力讓患處之血液循環,促進瘀血的消散,因患處可能持續出血,故以神門穴止血。另以陷谷穴利水,太衝穴利濕,足臨泣化痰消腫,水泉穴疏利水道等,一同利水以消腫。另外用陷谷、太衝、丘墟來止痛,最後以魚際、陽蹊、後谿來袪風解表。故以上針灸處方來看,有著疏筋活血,消腫止痛,祛風解表的功效。

    上述穴道以針患者健側手腳為主,以上10個穴道,共10針。同時請患者配合動氣療法治療,患處同時配合用電療,針灸結束後,右足背外敷消腫的膏藥。

12、用藥處方:乳香、沒藥、延胡索、川牛膝、蒲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熟地、茯苓、續斷、紫蘇、桂枝、大黃、芒硝

13、藥方解析:

    方中以乳香、沒藥、延胡索,川牛膝活血,蒲黃活血止血,第一天加用大黃、芒硝攻下,同時配合茯苓利水消腫,使瘀血從大小便排出,川牛膝引藥至腳,此外加炙甘草、當歸、熟地、續斷補益諸脈,以幫助組織修復,另酌加一些紫蘇、桂枝解表散寒

14、治療經過:

初診:5/28 針灸治療,當天並開立科學中藥3天,一天30克,一天四次。

2診 : 5/29 右足背疼痛減輕4成,腫消一半,此次針灸完後,患者主動告知護理師,針灸後右足背輕鬆很多。

3診 :5/31 找同診所其他醫師針灸治療

4診:6/1 右足背疼痛減輕7成以上,可不用拐杖,行走自如,右足背已不見血腫,同時足背瘀青減少很多。當天再開立水藥3天。

註:7天後去電患者詢問狀況:患者表示,疼痛已緩解很多,但久站超過30分鐘以上時,會有剌痛感。

5診:6/15 右足背幾乎不痛,僅右足第四蹠趾關節重壓才痛。患者說明,因之前疼痛緩解很多,因此這一兩週便想多走動,看看右足背還有那裏會痛。走路走太久,超過30分鐘以上時,右足內外踝感覺緊繃,並會有剌痛感。當天再開立水藥5天,其中去除大黃與芒硝。

6診:7/2回診告知前次吃水藥後,右足背完全治癒已不會痛了,此次回診是開立診斷書。

二、驗案討論:

1、此患者由5/28至6/1經過四次針灸治療,與吃中藥4天後,患者右足背血腫迅速全消,

僅由皮膚外觀看出剩下少許瘀青。患者總共吃了中藥7天後,右足背疼痛大幅緩解。之後患者因走路太久沒有讓右足背多休息,故仍有右足踝剌痛感的後遺症。因此中醫用藥與針灸確實能迅速治療此類的足背挫傷血腫,讓血腫很快消除。

2、患者在車禍發生後,先去西醫照X光檢查無異常情況,隔天才來中醫治療,因此之後用中醫治療才能順利取得療效。但也有一些患者遇到此類挫傷,就直接來中醫診所治療,並未先去西醫照X光檢查,並且患者常會問的問題:「請問醫師,有沒有需要再去西醫照X光檢查?」。其實若患者右足背血腫嚴重也無法踩地,要用拐杖行走,也不易判斷是否有骨折、脫位或半脫位情況,能去西醫照X光檢查是否有異常會更妥當。不過一般來說,只要患處的挫傷,並無骨節異常的話,依經驗服用中藥大都可以迅速消腫緩解疼痛。因此醫師會建議請患者吃中藥兩天同時配合針灸,若兩天內有消腫與疼痛緩解,則表示骨關節應該沒有異常,之後可以不用去西醫照X光檢查。若是兩天後患處血腫未消,或者更腫,疼痛完全未緩解,則表示患處應有骨折、脫位或半脫位的情況,導致患處仍持續出血,且沒有復位好,患處附近的神經仍持續受到壓迫而疼痛,因此即使針灸與服用中藥來活血止血、利水消腫也完全無效果。告知患者若有發現此狀況的話,應先暫停服用中藥,必須先去西醫照X光檢查,同時將患處復位好,才可以再繼續吃剩下的中藥,血腫與疼痛才有可能緩解,之後可再配合中醫針灸治療。

3、臨床上這類挫傷血腫,中醫另外還有剌絡放血的方法可以治療。就是先將患處酒精消毒後,再用三稜針將患處點剌幾處,然後患處放上少許棉花拔罐,吸取1~2毫升的血液。此時患處因血腫有消除一些而局部壓力釋放,足背神經受到的壓迫減輕,患者會立即感覺患處疼痛緩解很多。一般來說,患者每次回診皆會用剌絡放血治療,患處也能迅速消腫與止痛,這也是臨床一種很有效的治療方法,有些診所的中醫師會採用。

    不過臨床上也會遇到有些患者很怕痛,雖然剌絡放血治療有效,但要再多受一點皮肉之苦,心有畏懼感,心裏可能會不喜歡放血療法。而且若是患者有血液疾病,容易出血,或者免疫力嚴重低下的話,因診所環境不是無菌室,即使皮膚消毒再乾淨,這都有可能有感染的風險,故這類患者就不適合放血治療。而像這些怕痛或免疫力差的患者,就可以參考上述驗案,經由中藥來治療,不用放血,藉由服用中藥的利水攻下之法,可以迅速地讓患處的瘀血經由大小便排出,患處的消腫速度其實不慢,以此驗案來看僅4天就完全消腫。有時一些患者在第一天吃藥時小便可能會有點紅,這是暫時排出瘀血的現象,請患者切勿驚慌。而足背挫傷的瘀血,能夠迅速地排出而消腫,疼痛也能很快減輕,也不用受到放血疼痛的恐懼。

4、一般來說,足背挫傷在受傷後24小時內冰敷效果較好,以減少出血與發炎,一次約冰敷至少10分鐘,最多不超過20分鐘,因時間太長反易凍傷,時間太短效果不佳。也可以用消腫膏藥外敷後,再用繃帶纏繞足背患處,有固定加壓作用,也可減少腫脹。平時受傷後足背要多休息,可抬高足背患處,以避免姿勢性水腫,足背挫傷的腫脹則較不會加重。

三、結論:

    足背挫傷,西醫的藥物治療上,常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來減輕症狀。

非類固醇消炎藥,主要是被用作抑制肌肉骨骼發炎來減少疼痛,但需要在開始吃藥後的1-2天,有些人甚至需要到兩週後,才能開始發揮它的抗發炎作用。它的副作用可能包括:「消化不良、潰瘍等腸胃不適、出血、腎功能不全、肝功能異常、頭暈、頭痛、嗜睡或皮膚過敏等。」而肌肉鬆弛劑雖然能緩解肌肉緊張及痙攣,所引起的疼痛、僵硬與不適,但也可能有低血壓、頭暈、嗜睡、倦怠、無力或呼吸困難等副作用。而且對足背挫傷最關鍵的持續出血與瘀血所導致的腫脹,目前西醫目前難有藥物可以迅速治療的。

而由此驗案來看,僅用中藥與針灸治療4天,就能快速地消除血腫,與疼痛緩解,而且中藥是天然的藥物,故患者服用後並沒有像西藥的副作用。足背挫傷經由中藥與針灸治療,因為能起到迅速消除血腫,減少瘀青,快速緩解患處的疼痛的效果。若是經服用中藥治療兩天,血腫仍無法減輕,則表示患處可能有骨折、關節脫位或半脫位等狀況,宜先去西醫照X光復位好,再吃中藥與針灸治療,之後才能緩解症狀。另外有尋求中醫治療而怕放血的患者,也不妨先嘗試吃中藥看看,亦可能快速消腫並緩解患處疼痛,而不用害怕放血的疼痛與可能感染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