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常嘴巴破﹐怎麼辦?
一般講嘴巴內破叫做口內炎﹐臭嘴角叫口角炎﹐時常嘴巴破就叫做復發性口內炎。
一、症狀: 潰瘍好發于口腔粘膜﹐常見部位為唇、頰舌邊緣、舌尖、舌腹及上齶等處。潰瘍直徑一般為一至三毫米﹐初起時為丘疹或泡疹﹐表面披覆黃白色假膜﹐邊緣有紅暈。單個或多個﹐孤立散在性分布﹐二、三天後潰破﹐呈圓形或圓形潰瘍面﹐自覺燒灼痛﹐唾液分泌增多﹐講話、吞咽時痛感加劇﹐嚴重時影響進食。病程一般約七至十天可自癒﹐癒後不留疤痕﹐但常反覆發作。
二、病因: 口腔潰瘍在過去總被認為是“火氣大”的缘故,但是,目前醫學發現,導致口腔潰瘍的主要兩種病毒為人類巨細胞病毒和EB病毒(第四型皰疹病 毒-接吻病)。其中人類巨細胞病毒感染後會潛伏在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,EB病毒則潛伏在血液中的B淋巴細胞。人們一旦感冒、情緒壓力大、身體過度疲勞或免疫力異常時,病毒就會發作。醫學研究也發現,這類病毒屬於原發性病毒,人類感染後即存在體內,藏在表皮下的血管中,並在細胞核中繁殖。當身體免疫系統異常時,會激活潛伏在體內的病毒,讓這些病毒活躍起來,產生口腔潰瘍.
三、口腔潰瘍形成的病理機轉:潰瘍前之口腔粘膜發紅時的表皮細胞,已為EBV-DNA感染,而EBV-DNA來自受感染之血中淋巴球;此外,身體內毒殺性的T淋巴球攻擊造成被EBV感染之表皮細胞溶解,而不是病毒直接造成細胞溶解,此為形成口腔潰瘍原因。簡單的說在復發性口腔潰瘍之潰瘍前期和惡化早期有病毒的參與,而在惡化之中、後期有細菌的加入。
一般成人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具有EB抗體,百分之九十曾經感染過EB病毒,可說是十分普遍的病毒。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在網路上的資料,台灣地區超過80%的成年人都曾被巨細胞病毒感染。不過,由於絕大多數的人被感染之後都沒有產生任何症狀;因此,也不知道自己已受到感染。
四、遺傳因素:大多數的人都曾受人類巨細胞病毒及EB病毒感染過(此兩種病毒均歸屬於疱疹病毒系列),但有些人會產生復發性口內炎,有的則相安無事,這就牽涉到身體內免疫調控的問題。而免疫調控的能力的好壞,則跟家族遺傳的基因有很大的關連性。有資料表明,40%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。近期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發現,部分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某些位點如HLAA2、B12及B5的出現頻率明顯高於健康人,而且該病患者染色體結構畸變率也明顯高於健康人。如果父母親為復發性口腔潰瘍者,兒女中有一半也患此病;父母中有一位患此病,約三分之一的兒女會有此遺傳;若父母皆無此病,兒女發生機率約五分之一以下。
五、中醫藥治療:
復發性口內炎中醫稱為"口瘡或口疳",為心、脾、胃三經"積熱",上熏口舌而成。治療以清熱瀉火為法則,用苦寒泄熱的中藥,瀉去心脾胃三經的"積熱"。"積熱"一旦清除,潰瘍很快就痊癒。這就是所謂的"熱者寒之,實者瀉之"的治療法則。
1.脾胃伏火型宜清熱瀉火,方用涼隔散、清胃散、玉女煎等。
2.心火上炎型宜清心降火,方用導赤散、瀉心湯等加減。
3.肝鬱蘊熱型宜清肝瀉火,方用龍膽瀉肝湯、小柴胡湯等。
4.陰虛火旺型宜滋陰清熱,方用知柏地黃湯、甘露飲等。
六.外用藥: 配合外用藥,可加速潰瘍癒合。常用的有冰硼散、口瘡散等,它們都含有冰片和薄荷,所以吹在瘡面上有清涼舒適感,能減輕局部疼痛。這些藥還都有不同程度的清熱解毒和去腐生新的作用。
六、預防:
很多患有口腔潰瘍的人都是在過度勞累後發病或加重的,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緊張、精神壓力大,口腔潰瘍可以說是一種因生活狀態不佳導致的“文明病”,因此要適當減壓,放鬆精神,避免過勞及充足睡眠很重要。口腔潰瘍多半伴有維生素B群的缺乏,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,因此可多吃黃色和深綠色的蔬果。此外還應補充牛奶、雞蛋、小麥胚芽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A、鋅等。
建議可用板藍根.銀花.甘草,做為茶飲可殺病毒,同時也有預防口腔潰瘍的功效。如果您已有口腔潰瘍,可用蜂蜜水或茶水漱口,保持口腔濕潤,有利於其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