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青醫訊

來如風去無蹤的蕁麻疹

來如風去無蹤的蕁麻疹   巫靜葉醫師

人的一生當中,約有15~20%的人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,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,但以青壯年為多,男女機率均等,任何季節都可能發作。

        蕁麻疹,它的特徵為鮮紅色或蒼白的風團,大小不一,發得快去得也快,如風般來無影去無蹤,且搔癢劇烈,徹夜難眠,更可能燒灼難耐。

        因蕁麻疹的皮疹"形如豆瓣,堆疊成片"高出皮膚,遇風易發,所以傳統醫學裡又稱為疒疒、風疹塊。

        它的發病原因比較複雜,許多患者找不到確切因素,而常見的病因有動物性的如魚、蝦、動物羽毛等;植物性的如花粉、蕁麻、漆樹等;化學性的如藥物;物理性的如冷、熱、日光;感染性的如病灶、腸寄生蟲等等。在這些因素中,有些因素如冷、熱等為刺激性,而有些因素如食物、藥物等則是變應性。另外腸胃道障礙如胃酸缺乏、便秘;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功能紊亂、月經不調;精神和遺傳等等因素,都可誘發本病。

        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是風、濕、熱等蘊於肌膚所致,或血中有熱又感外風而發病,其外因、內因的觀點與西醫學相似。

        在臨床表現上,症狀為米粒或大如手掌大小的風團,顏色鮮紅、淡紅或蒼白色,表面扁平或微凸,在毛囊處常有小凹陷,邊緣傾斜,風團形狀不一定,通常為圓形、橢圓形亦或不規則形,彼此會融合成環狀、地圖狀或各種形狀。本病常突然出現,數分鐘或數小時到十幾小時內又很快消失,且不留下任何痕跡。一日內有可能反覆發作多次且伴有劇烈的搔癢和燒灼感,少數病例會出現紫癜和水疱。風團會發生在全身皮膚上的任何部位或局限於某處,黏膜上也有機會產生。如發生在胃腸道黏膜上則會有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如發生在喉頭黏膜則會有氣悶、呼吸困難,甚至窒息等。部分患者會發燒、發熱,血中的嗜酸粒細胞增高。

        根據病程的長短,有急性和慢性兩種。急性的約一星期就可痊癒。慢性的,會反覆發作數個月,甚至數年。

        在組織較疏鬆部位如口唇、眼瞼及外生殖器部,可能會突然發生大片局限性浮腫,直徑可達到數厘米,明顯高出表面,光滑發亮,觸摸則堅實或具彈性,多呈皮膚色或淡紅色,偶而也可為瘀斑樣。這種情況稱為巨大蕁麻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。

        治療上,針灸穴位以風池、合谷、曲池、陽陵泉、足三里、血海、三陰交等穴運用,若喉頭水腫時可針膻中、少商,效果不錯。內服藥在急性期以清熱、袪風、去濕為主,如消風散、桂枝湯、皮炎湯……做加減處方;慢性期則以養血滋陰為主,因"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"。在預防方面:中醫認為"防病於未然",在本病未發作時,應注意尋找和去除病因,積極調整胃腸道功能,調整內分泌障礙,治療慢性病灶,避免接觸已發現能致敏的食物、藥物、動物皮毛等。

        在護理方面:患病期間,要避免強烈搔抓及熱水燙洗,不濫用刺激性外用藥;保持飲食清淡,忌食魚腥海味、辛辣、酒等食物,並且生活起居要正常,氣候變化要注意,適度運動要養成。

        在預後方面:急性期的預後良好,但出現急性喉頭水腫或過敏性休克則須急救。慢性期,則患者的病情會反覆發作,臨床上難治療,患者必須有耐心調理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