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青醫訊

慢性胃炎

臨床表現

      本病病程緩慢,可能長期反覆發作,在臨床上表現頗不規則,並且沒典型的症狀。但多數患者有中、上腹部飽悶感或疼痛、食慾減退、噁心、嘔吐、噯氣等。

    症狀的輕重有時和胃鏡所見的病變程度不一致。在三型慢性胃炎中(淺表性、萎縮性與肥厚性胃炎)。以淺表性的症狀最輕;萎縮性胃炎患者除上述症狀外,還有貧血、消瘦、舌炎、舌萎縮、腹瀉等;而肥厚性胃炎以上腹痛為主要的臨床表現,酷似消化性潰瘍的症狀,食物或鹼性藥物可使疼痛暫時緩解,可有上消化道反覆出血,但大量出血較少見。

致病因素

   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,下列各點可能為其致病因素。

一、急性胃炎的遺患:在急性胃炎之後,胃黏膜病變可以經久不癒,導致慢性胃炎。

二、長期服用胃刺激物:如烈酒、紅茶、咖啡等,及吸煙過度、經常口服水楊酸鹽類或食物中含多量胡椒、辣椒、芥茉等調味品,或飲食時沒有細嚼,使粗糙的食物反覆地創傷胃黏膜,都可成為病因。

三、鼻腔、口腔、咽喉等部位慢性感染(如鼻旁竇炎、齒槽溢膿、扁桃體炎等)的細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內,對胃是一種刺激,長期刺激可引起慢性胃炎。

四、阻性充血:心力衰竭(尤其是右心衰竭),或門靜脈高血壓,可使胃長期處於瘀血狀態,胃壁組織持續缺氧,營養發生障礙,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變。

五、胃酸缺乏:在胃酸缺乏的情況下,細菌容易在胃內繁殖是引起胃炎的因素之一。

六、營養缺乏症:蛋白質或維生素B族缺乏,可使消化道黏膜變性,胃黏膜也是如此。

七、內分泌功能障礙: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,垂體功能減退等可合併慢性胃炎。

中醫治療

按照臨床表現的症狀加以論治

一、肝胃氣滯型:胃脘疼痛或痛在脅部,或有泛酸、噯氣嘔吐,舌苔薄白或薄黃,以疏肝和胃理氣止痛為主,藥物如柴胡、白芍、鬱金、香附、木香、元胡、川棟子…等。

二、脾胃虛寒型:胃脘疼痛、喜暖喜按、怕冷無力、舌質淡、舌苔薄白、可用乾薑、吳茱萸、砂仁、白朮、香附、炙草……加減。

三、胃陰不足:胃脘不適、食慾不振、口乾、舌紅無苔沒有津液、脈細、常見於萎縮型胃炎、可用麥門冬湯加減。

針刺療法

    主穴以中脘、足三里、內關為主,配穴可用上脘、鳩尾、氣海、天樞為輔。針灸的治療、對減輕症狀有一定的效果。

康復階段

      本病的患者在臨床症狀的改善和治癒是不困難的,一般經一~三個月的治療基本可以緩解或治癒;但胃黏膜活檢病理上的改善乃至痊癒是比較困難的,尤其是萎縮性胃炎,因此,患者在臨床治療或症狀緩解後,應堅持藥物和食物的調治。

預防

一、飲食預防:定時定量、少量多餐、避免過飢、過飽、過食生冷、並禁飲酒、辛辣、少吃肥膩食物。

二、精神預防:保持精神舒暢愉快、情緒穩定、避免精神刺激、是預防發病和復發,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。

三、起居方面:生活要有規律,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注意身體的活動,如散步,打拳、瑜珈等,能增強體質,調節胃腸道分泌和蠕動功能,增進飲食,改善消化和吸收過程。並注意防寒保暖,以防感冒誘發胃疾。